車企
車企最新資訊,投資界全方位播報車企相關話題,全面解讀車企投資、融資、并購等動態(tài)。
小米汽車上市112天,雷軍闖關產能地獄
三年多前,當雷軍站在造車的十字路口時,十分猶豫與糾結。那時的小米,正值多事之秋、內外交困。小米造車,勇氣從何而來,如何沖出重圍?二線電池廠,生死大逃殺
制造業(yè)最壯麗的章節(jié)既在技術爆發(fā)期的百舸爭流,也在市場出清階段的生死時速。如今,后一幕正在動力電池產業(yè)時刻上演。中國電車出海,首卷泰國
在街上耐心觀察的話,你更會發(fā)現,中國汽車的“能見度”越來越高。免簽政策吸引了不少中國游客前往泰國旅游,而電動車引進補貼政策,也讓這個東南亞國家成為了中國車企出海的下一個熱門選項。價格戰(zhàn)打了兩年,車卻越賣越貴了
20-30 萬是造車新勢力們競爭最激烈的價格段,數十家品牌擁擠在這里,它們瞄準特斯拉的 Model 3/Y 在市場上投放了諸多孿生兄弟。價格戰(zhàn)快要打不下去了
預計從下半年起,中國新能源汽車價格戰(zhàn)將趨于緩和,價格戰(zhàn)也會集中在少數幾個大廠商之間,而不是所有廠商。端到端,能讓特斯拉再次偉大嗎?
業(yè)內人士指出,投資機構開始意識到特斯拉可能是美股市場上最被低估的“AI投資標的”,有分析團隊估算,特斯拉全自動駕駛(FSD)業(yè)務估值或高達1萬億美元,超過了特斯拉8000億美元左右的市值。過半的2024,中國新能源市場卷出二八效應
盡管距離20%-80%還有11個點的距離,但二八定律的趨勢已漸行漸近,這意味著一個可能越來越殘酷的現實:這個市場的格局正接近穩(wěn)定、成熟。雷克薩斯,等待大招
要在中國市場有更大突破,雷克薩斯還需要其他大招。關于雷克薩斯國產化的傳聞已經出現多年,近期據彭博社報道,豐田正尋求在上海獨資設立雷克薩斯工廠。對此,豐田中國表示:對于傳聞不做評論。